詳細信息
作者:中鐵三局五公司 鵬波
以過去一年里聽到最多的詞匯要屬精細化管理,起初在腦海里閃過的更多是陌生。習慣有什么不明白就“百度一下”,強大的搜索引擎都給出相應的解答。在熟悉的界面里輸入“精細化管理”,點擊搜索Button“百度一下”。結果是:“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,一種文化。它是社會分工精細化、以及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?!?/p>
眾所周知,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,是企業發展的靈魂,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。觀當今國內外成功的企業必然有其先進的文化作支撐,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、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,再宏偉的目標也就隨之而擱淺。偉大領袖毛澤東曾說過,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只不能打勝戰的軍隊。企業也是一樣,沒有文化的企業,便不能再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取勝。
精細化管理究竟是一種什么理念,還是一種什么文化?
說理念是將崗位責任細化、量化、標準化和協同化,著重強調指令執行中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責任,最后實行末端督導的一種規定企業員工行為準則。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今天應該完成的工作推到了明天;本該甲做的事情,因為責權分配不清卻讓乙干了,結果讓搞的乙怨聲載道;丁做事沒頭緒,還經常犯錯誤,結果給單位、集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;丙給下屬分配工作的時候,只是簡單交代一下,沒有明確責任流程,執行者靠自己的理解領悟辦事,執行結果差強人意;員工戊不清楚知道自己該干什么、干多少,按什么標準干,要獲得什么樣的結果……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所致。
說文化。對于歐美企業管理所處在企業文化管理階段來說,國內的企業還停留在崗位責任制階段。西方經過漫長發展已經走過了精細化、法治化的管理階段。而國內的企業管理方式處在人治向法治方向發展,精細化管理也就是完全實現了法治管理的最后階段。繼而向上,實現企業文化管理階段。目前,國內的有些企業缺乏精細化管理的基礎,盲目照搬歐美理論,由崗位責任制管理方式,直接跳到企業文化管理,跨越式發展階段,因為缺乏發展的支撐和后勁,很難取得一定成效。對于當下的國內企業來說,首當其沖的是引入精細化管理,練好企業管理的基本功,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。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,同時也是實現企業文化管理的基礎。
如此重要的管理理念,一時間成了新聞媒體“頭版頭條”,吸引眾多人眼球。在百度新聞搜索關于“精細化管理”的新聞高達上萬篇,“中鐵*局*公司學習驚喜管理”、“中國中鐵精細化領導小組視察***”,“****供電公司學習精細化”,“精細化管理的奧秘”等。精細化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,竟引無數人而“折腰”。
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經濟飛速發展,各行各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,隨著時間的推移。進入21世紀以后,各行各業由于自身瓶頸問題,開始逐步進入微利時代。傳統生產要素、特殊歷史條件所占據的優勢已經不在。備受矚目房地產行業在2015年利潤開始在10%左右徘徊;LED行業從2011年凈利潤25%,在2013年已經縮減為毛利潤15%左右;亟需通過技術、文化、品質、創意等產品內涵的提升來塑造鐘表業,產量持續下降,利潤也隨之而下降,整個行業狀況不容樂觀;還有,建筑業和同病相憐的鋼鐵行業,兩者毛利潤皆不到10%。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,員工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;另一方面市場上競爭對手數量也在增加,迫使企業不得不在提升質量、增加服務,降低產品的價格方面做出調整。
利潤慢慢逐步被擠壓了,企業進入微利時代了!擺在企業面前的只有加強管理,提高效率,避免浪費。而這方面做最好的要屬日本的豐田公司,20世紀90年代初,一名叫豐田英二的豐田汽車工程師,他遠赴美國研究了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和管理方法,在此基礎上創立精細化管理最原始的模型。他以避免浪費為著眼點,設法在生產過程中消滅很多無用的動作、避免無用的努力、消除無用的材料,最后讓企業高效運轉沒有浪費。在2004年豐田汽車公司只生產了678萬輛汽車,凈收益卻高達97.9億美元,利潤比通用、福特兩家公司的利潤還高出兩倍,當年的市值超過了通用、福特、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的總值,便得益于豐田的精細化管理。
科學管理之父泰勒,曾經做過一個鐵鏟試驗,從鏟子的大小、對鏟子的握姿、做鏟子的不同材料方面著手進行改革,改革后的結果是員工人數減少2/3,產能提高了3倍,人工成本整整降了一半。
看到別人使用精細化成功了,我們應該如何實施精細化管理,成為擺在眼前的大問題?所以,我們必須在原有基礎,積極創造條件,普及思想,實現精細化這個“動機”。具體說來如下幾個方面。
講明道理,統一思想,取得團體內部的理解和支持。每向前推行一步,都要對成員進行教育,講清道理,使之具備精細化管理的基本常識,讓他們知道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、基本方法及重要意義,形成共識,知道什么是對,什么是錯,應該如何去做,為什么要這樣去做,就可以減少自作主張或持懷疑態度的抵觸行為,從而達到統一思想,統一行動的目的。
積極培訓,精確貫徹精細化管理方案。一個好的管理思想、方案能夠得以實施,都不離開一個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配合。更離不開腳踏實地落實它的精神,大規模有目的組織大家進行培訓。掌握精細化的操作步驟、技術標準等,摒棄任何無用的動作,不做任何無用功。這樣才能保證精細化管理思想得以實施,能夠傳達到基層,在基層生根發芽,收到它應有的效果。
獎優罰劣,獎勤罰懶,建立長效機制。企業要實現精細化,必須實現由隨意化管理向規范化、制度化管理的轉變。建立一套系統的、比較完備的獎懲機制,無非要發揮兩種作用:一是激勵作用,一是制約作用。獎懲機制只要符合實際、比較公平,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,形成長效機制。讓勤勤懇懇為企業做出貢獻、創造效益的不斷得到更多的實惠;讓企圖混天度日的、粗心大意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,甚至破壞企業生產經營的得到應有的懲罰。古人云:“信賞必罰,其足以戰?!?/p>
《孫子兵法》的作者孫武在自己所著兵書中曾經說過: “故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”?!靶薜馈保瑢τ谄髽I來說就是樹立為社會、為公眾服務的宗旨,生產高質量的產品,使企業在公眾中有良好的信譽?!氨7ā?,就是要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。孫子的“法”包括“曲制、官道、主用”等項:“曲制”,是組織編制,運用于企業就是把全企業分成若干部門、作業班組等;“官道”,是指管理者的職責范圍、上下隸屬關系,如總經理之下有分管技術、生產、安全等副總經理,各總副經理之下又有許多經理,下面再設有必要的主任或主管;“主用”,運用于企業是指行政、采購、生產、廣告等費用的管理以及有關的各種財務制度。一個企業把這些規章制度健全起來,就能如孫子所說的“治眾如治寡”,把企業管理有條不紊,秩序井然,運轉迅速。
健全制度的同時還必須嚴格執行既定的制度。2004年夏天,北京請來了世界上最成功的CEO韋爾奇,參加“中國企業高峰論壇”。在這次有2000多名中國工商界精英參與的會議中,許多人都希望從韋爾奇那里學到“一招靈”的管理秘訣。但他們大都失望了。其中有段經典的對話,可能會永遠留在與會者們的心中:
有一位企業家對韋爾奇問道:“您剛才所談的這些,我們也知道,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,為什么我們和你們的差距那么大? ”
韋爾奇回答道:“你們“知道”了,但我們“做到”了?!?/p>
國內的企業從不缺乏制度,更多時候而是把這些制度掛在墻上,流于形式寫在紙上,放在書桌的案頭。發達國家的企業之所以優與國內的企業,在于他們嚴格的執行。正如韋爾奇說:“任何偉大的設想,都必須不停地督促、督促、在督促。”無獨有偶,原山西省長治市委書記呂周尖銳地指出國內缺乏的問題: “開會+不落實=0,布置工作+不落實=0?!?/p>
精細化的關鍵在于執行,執行的主體在于一線員工。落實發力點在末端,企業管理的基礎在基層。管理的重心下移,切入到執行末端,深入工作一線。層層抓落實,步步抓執行,只有這樣精細化管理才能得以實施。所以,精細化貴在“行”,“行”是所有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。同時,精細化的過程還是修煉內功的一個過程,它打通企業管理的“任督二脈”,只有修煉好了內功,才能驅駕高深的“武功”。
從2001年到現在國內有上海鐵路局、九寨溝風景區、皖北煤電、常德煙機、獅林大酒店、中原油田石油化工總廠、銅川供電局、四川九州電器、中國建設銀行、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家單位,借鑒并運用了精細化管理,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還有,萬科的董事長王石說:“萬科的下一個十年要致力于“精細化”精細化是未來十年的必經之路?!?/p>
一時間精細化管理竟成為國內企業爭先恐后學習和推廣的管理理念。那么精細化管理適合所有的企業嗎,是不是只是屬于部分企業的專利?
我們每個企業有著各自不同歷史,受周圍環境、人文背景因素的影響不敬相同。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,一廂情愿拿來主義只能是南轅北轍,事與愿違。所以,管理學上常說的一句話:“適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”。
眼下的精細化會不會還沒有完全展示自己魅力的,便因水土不服在萬眾矚目下黯然退場。答案是一定的。因為生存告訴人們,只有適應,才能“活下去”。
那么,精細化靠什么“活下去”?
概括地說大致有三點:一、它區別于以往的管理,從過程改變得到結果,而是直接從明確的結果中,倒逼企業尋求在過程中的改變。二、以往的管理都是訂下制度,而這些制定的制度,缺乏嚴格的執行標準、目標、依據,形式大都空洞,沒有可執行性;三、精細化是一種非??茖W的管理,包含了規范化、驚喜化、個性化三個層次。整個過程中主要貫穿就是一個“行”字,如何更好的執行制定的方針政策,而不是努力去制定制度。精細化從制定到最后的實施都在重視如何“活下去”,如何更好的“活下去”。
精細化從文化上來說,它是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意識、觀念、態度;從制度上來說,它是一個科學的完整的由原則條款、執行程序、檢查程序三部分組成;從思想上來說,它是依靠末端督導從基層抓落實一種主動解決問題的思想;從責任上來說,它是強調了執行過程中事前、事中、事后三大責任;從執行力上來說,它是通過明確的責任、嚴格的制度、通過正負反饋調節提高執行效率
精者,去粗也,不斷提煉,精心篩選,力求最優之方案;細者,入微也,究其根由,由粗及細,找尋事物本源;行者,大道也,始于足下,流于指間,行在末端。
愿精細化管理在股份公司大力推行下,猶如春天里播種下去一粒種子,到收獲季節里變得綠樹成蔭,在公司日常管理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。愿公司的事業如百尺竿頭,節節高;荒林春雨足,新筍迸龍雛。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
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
Copyright By China Railway NO.3 GROUP Co.,LTD
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
地址:山西太原市迎澤大街269號
郵件:ztsj@crecg.com
電話:0351-8950000